首页 > 考生写作 > 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3-11-19 13:52:18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1

春节闲来无事,重温林语堂先生的大作《苏东坡传》。这是我第三次读这本书了,自觉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东坡居士的一生多了几分认识和感悟。

苏东坡是我最爱的大文豪之一,出生在宋代,年仅二十即中进士,名次几列榜首,是当时京城最为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之一。他平生佳作不断,融儒、释、道三家精神于一身,文坛盟主欧阳修读过他的作品之后激赏数日,竟感叹应退而放其出头。但是,苏东坡一生却命途坎坷、穷达多变,在宦海中几经沉浮,依旧未移达观豁达的性情,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物。

一读东坡正值大学时代,一口气读完,为他的才华所震撼。在中国文化史上,说苏东坡是一座高山绝对当之无愧,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他无一不精,无一不能。当然,在他众多才能中最受人推崇的自然是诗文。苏东坡的诗才极高,文思精妙,诗文包罗万象,上可论经国大事,下可写日常琐碎,但凡兴之所至,皆可成文成诗。你看,他的诗文中有议论政事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高谈"赏疑从众、罚疑从去",其观点与现代法治思想从宽原则不谋而合;有描绘田园日常的"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虽只是雨过天晴的一件小事,读之却使人轻快愉悦,仿佛自己轻装简行漫步山间一般。不过,他也不总这么快乐,思念弟弟子由时,他说:"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悼念亡妻时,他吟:"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愤世嫉俗时,他叹:"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当然,他的诗文中公认作得最好,传颂最广的还是那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开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读之,即使胸中有千般抑郁也可一扫而空。读苏东坡,就是这样。你会感觉自己的情绪不再受自己的操控,而是随着他的起伏而起伏,随着他的波动而波动,而这就是东坡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二读东坡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业务忙碌,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精神委顿。即使少有闲暇读书也是囫囵吞枣。这时重读《苏东坡传》,看他一会儿在渔船上喝酒羽化登仙,一会儿在西湖上作比西子,生活不是湖滨品茶,就是雪庐种地,每天写写诗,喝喝酒,参参禅,工作却半点没被耽搁,无论走到哪里都受百姓爱戴,哪里有我等焦头烂额的窘迫,不由得心驰神往。有时一恍惚,感觉他好像不只是活在书里,而是活脱脱站在眼前和你开开玩笑、聊聊天、吃吃东坡肉,不时还爽朗大笑。这样的东坡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活气息的一个普通人。他放浪形骸,一生结交甚广,不拘泥于世俗。黄州的妓女他为其作诗,杭州的山僧同他打坐参禅,泉州的刺史相偕秉烛夜游,岭南的农夫与他一起聊鬼故事…他的朋友中有京城的达官贵人,有山野的僧侣、樵夫,甚至还有浪迹江湖的妓女、乞丐。连他自己也曾笑谈,"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同是才华横溢的人,与李白相比,他多了几分可爱;与杜甫相比,他少了一点深沉;与柳永相比,他又是这般接地气。这平易近人、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就是我爱的东坡。

近来三读东坡,对他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前认为他有些傻气的地方现在看来似乎更傻了。且看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几近丧命,本发誓再不写诗惹祸。但好不容易逃出牢狱之灾,回家立刻"好了伤疤忘了疼"作诗庆贺,这不可谓不傻;面临政敌的打压,他但凡服个软,稍微与之虚与委蛇,即可免受多年贬谪之苦,但他却不愿曲意迎合,还愤恨地说出"倘若偶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的惊人之句,这还是傻;面对流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已到和儿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的地步,却依旧不知悔意,反而想出"吞食阳光止饿"这样有趣的办法,这更是傻!但细细体味,他的这种傻,竟有几分憨厚,几分天真,让人忍俊不禁。傻虽还是傻,却蕴含了潇洒豁达的至情至性,率性而为的恣意洒脱,宁折不屈的刚烈脾性,这样想来竟是世间稀有的难得之举。

苏东坡从眉山走来,途径长安烟柳繁华地,再过黄州、海南,走过了宋元明清,走过了千百年,最后停留在我们的心里。他亦庄亦谐,亦儒亦佛,是至情至性的情人,是至诚至纯的佛教居士,是至刚至勇的国士。他的豪气,他的洒脱,他的淋漓铿锵,为我们诠释了智慧与才情兼具的东坡魅力。我时常在想,林语堂先生这本著作成书于 936年前后,第一版于 947年,正是中华民族战乱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写这样一位忧国忧民、可爱可亲的宋代高士,当是另有一番深意。

苏东坡传读后感2

最近在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读的感受。

苏东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地位恐怕也只有李杜能与之匹敌,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读过这本书后,对苏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本书没有史实记载的东坡传记那样文字严肃,林语堂笔下的东坡传文字亲切,字里行间充满对苏轼的喜爱之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褒贬鲜明,读起来轻松、更有趣味性。读完之后,瞬间觉得苏轼确实可以称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苏东坡之伟大,首先在于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天地万物,世间百态,了然于胸,下笔入神。从才华来看,他是一代文豪,他一生著作颇丰,著七百多少诗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广为人传,那种天马行空,绝非常人可有。当然苏东坡的才华远非吟诗作对,他也是位博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儒释道百家,工程农学,医学炼丹,可谓无所不精,就连小烹,亦有独到深刻见解,如他在黄州时独创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都让后人津津乐道。《苏东坡传》中还记载,他从儋州返回大陆期间,正逢夏季,非常之热。他得了痢疾。他以为自己喝冷水过多,觉得特别软弱无力。就自己买了一服药黄香来吃,顿时觉得好得多了。中医认为黄香是很有力的补药,能补血、补内脏各经,很多现代的中国人天天论碗喝黄香汤,确有益处。纵观《苏东坡传》,他堪称百科全书,万能全才,无不让人佩服。

苏东坡的伟大、令人敬畏的还有他的正直,他敢于挑战权贵,勇于唱反调,忧国忧民,为民请命。他任徐州太守,杭州知州,被贬惠州之时,兴修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著名的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他所修建,“苏堤春晓”已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这也是得到后世人民爱戴尊敬的原因。

苏东坡的伟大还体现在他的乐观豁达之上。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指出,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苏东坡的乐天,源于他的生性豁达,纵然一生命运多难,也不悲观。苏诗极少有那些婉转哀愁,情愫万千的作品,读他的诗词让人能振奋。在厄难面前,苏东坡凭借其乐观天性,直面悲困,苦中作乐,倒也乐得其所。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人生转折点“乌台诗案”,让他他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正如他自己曾讲:“问汝平生功 ……此处隐藏6721个字……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民间有很多苏东坡的传奇佳话,有很多是关于他的兴趣爱好,像东坡肉,研制药方,听说曾经还配了制墨秘方,差点把房子烧毁,这时,他更像一个顽童了。兴趣广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鱿鱼,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荒漠化,人们抱怨、烦躁。也许我们没有那时免费的无限风光可以游览排遣,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文笔抒写,但可以拥有苏东坡式的心态,坦然达观,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伪装。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7

《苏东坡传》的作者是林语堂先生,那么在林老先生眼中的苏东坡是什么样子的人呢?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位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也许这些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一种精神,那这种精神又是什么呢?用苏东坡自己的话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啊,在苏东坡的眼里,天底下都是好人。这是何等的胸襟,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虑,旋风般的活过一辈子。我们透过书本的墨迹,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哦,我似乎找到了苏东坡快乐的原由。

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他旷古无今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浩然不朽的伟大生命。

读完《苏东坡传》,感触颇深:命运与造化我无法掌控,也求不得,那就笑由它去吧。我的心情,自己却可以做主!人活着,就开心快乐吧!

原来既已听闻苏东坡大名,如雷贯耳,万分佩服,尤其他那一阙《大江东去》、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及其余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等等等等,不尽于牍,皆令我为之折服而赞不绝口。他为北宋豪放派词人乃是当之无愧,开创出宋词另一番天地。

阅毕此书,方知东坡其余的光辉点如天际之星,亦熠熠闪光,如爱民、敬友、忠妻,不一而足,他在杭州任太守期间,曾数次不厌其烦上书朝廷“莫专以救济百姓为法,而要未雨绸缪的做好防饥备馑工作”(见第二十二章)。苏轼毕生朋友满天下,且几乎各行各业皆有:道士、僧人、朝廷命官、边城微吏、平民百姓、青楼妓女、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举之不尽,列之不穷,就连后来他的敌人章CHUN(竖心旁加“享”),东坡也不计前嫌的宽容他的罪行(见第二十八章),至于其元配夫人王弗,苏轼在她早年亡故后,作了流放百世、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其后娶王闺之以续弦,夫妇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直到后来还是在王闺之的大力操办下苏东坡从纳了后来一直追随他至死的小妾朝云。

可见三个女人对苏东坡一生都是极其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个女人——元佑年间的太后,在其摄政期间(1085.3~1093.8)极力支持苏轼,擢其高官,使苏轼得以大力宣扬其政治思想。然太后逝世后,他失势极惨,被四处流放,甚至到过海南,最后遇赦勉强才回到中原,死于常州。

无疑的,苏轼的一生是光辉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诗作书画一样是值得我们后人细细体味的。无论是作为一名大宋帝国的臣子,还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才子,他都当之无愧的在华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据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林语堂这本书尽管融入了他自己对于苏东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正是我们对于苏东坡这位千年才子的贴切概括。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在宦海可谓三起二落。考中进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误会(以为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巩)和避嫌,否则当列榜首。苏轼在担任凤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职,英宗本欲破格拔擢为翰林,为宰相韩琦所阻,韩琦倒不是不喜欢苏轼,只是认为年轻人应该多一些历练。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苏轼视为未来宰相的人选。至少从一0五七年到一0七九年这段时间苏轼的仕途还算是一帆风顺的。

一0七九年苏轼受了四个月的牢狱之灾,史称“乌台诗案”。表面上是文字狱,弹劾他的官员在他的文章诗词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语句,加以指控。更深层的原因是苏轼加入了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而苏轼作为文坛新星,其影响力日增,因此要加以镇压。因与苏轼通信或为他出版诗集,很多人受到牵连,包括预驸马王诜。在黄州期间,苏轼在一片东坡上耕田务农,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他的四篇公认的最佳作品也在此时问世,即:《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

一0八五年到一0九三年这段时期是苏东坡仕途的第二春,虽然一直担任“省部级干部”,但不管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是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岗位,政绩上颇有建树,可算是官运亨通。

一0九四年开始的第二次被贬,罪魁是哲宗及新任宰相章椁(应该是竖心旁,打不出那个字)。此人虽然可算是苏轼的故交,但绝对是王安石一派,跟司马光、苏轼的政治立场对立。此次风波共有830名官员受波及,史称“元佑党人案”。苏轼是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想来是因为他在政坛和文坛的地位都同样的高,对手不得不重视。

一一0一年获赦后,当时的朝野一致认为苏轼将再度得到重用,可惜东坡遽然仙逝。

《苏东坡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